《Around The World》这首歌传唱度不高,相对专辑在市面上的销量,出现最多的是在一部日剧中,因为主唱香取慎吾主演了这部剧,这个日本艺人擅长搞怪,我曾看过他出演的健身房广告,实在是搞笑的很。另外他还演出过《世界奇妙物语》中的若干单元,奇思妙想+日本演员表演上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倒与这种靠创意一直火到现在的日剧很相衬。

至于收录的这首《Around The World》,第一次听(看)到的时候属实让我震惊:

几个穿戴十分动漫风的男女在大漠里跟妖魔决斗,香取慎吾说“我来保护你们!”然后瞬间被KO,可他明明演的是一个中国人家户喻晓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

但这个孙悟空在日本人的演绎下又蠢又懒还好色,像一个长不大的男孩一样天真固执。他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如唐三藏、猪八戒和沙悟净也都各有特点。反正一路走来的故事看完后,会被一种莫名的情感触动——

几个借着神话人物边走边玩的家伙有欢乐有误解还有吵闹,却在关键时候彼此扶助。

这哪里是《西游记》呢?分明是一个很有趣的无关神话只关友谊的故事。

而这部日版电影《西游记》开场就很吸引我:

一段生硬华语的女声唱着歌,师徒四人的形象用中国西北皮影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是男声的经典开场:

“这是一个当龙还在天上飞翔的故事……”

日版西游记剧场版(电影版)的开场沿用了剧版的开场,以“讲古”的方式牵引出大唐高僧带着三个妖怪徒弟一路走来的传说。

从1978年开始,日本人拍《西游记》就喜欢用女性演员出演唐三藏,这一版的演员叫深津绘里,木有错,周一刚介绍过她主演的《寄生兽》,当时看《西游记》时弹幕里也有人问:

“这是出演《寄生兽》的那位吗?”

这位女星有一种知性美,大概类似于“书卷气”的感觉,因此我觉得她演绎日版唐三藏较为合适,属于耐看且越看越有气质的女士。在剧版和电影版的人设中,“唐三藏”都是一个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唯物主义者”:

“胡说,哪有什么妖怪?都是你把人想得太坏了!”

“呀!悟空!为师错了!下次还犯!”

可能在日本人看来这类人可气,属于“记吃不记打”的人,性格又软弱还“窝里横”,把师徒四人类比家庭的话让女性演来合适,而且在展现善良和细腻情感的戏份时,女性演出来更有感觉。

所以当悟空出去打妖怪或是被师父责骂时,不少观众纷纷嗑他们两个的CP,这该是属于日版《西游记》专属的小情趣。少了这份滋味,几个纯男人的戏就演得让人看不下去了。

可暧昧又不是占比最多的主题,这也不是日版《西游记》的核心。它的主题还是在打打闹闹中找寻每一次历险后对友情爱情正义和善良的注解。

所以在剧版中每一集都是一个小故事,比如《火之国》、《梦之国》等,虽然场景简单几乎大部分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可当时聚集了不少日剧大牌参演,如木村拓哉、大仓孝二、水川麻美、大地真央,还有“孤独的美食家”——松重丰先生。

他演的是“混世魔王”,按剧情走向杀了唐三藏的母亲,然后被孙悟空一通嘴炮输出后PK绝杀。

在剧版的最后一集,师徒四人与佛祖见了面,那个慈祥可爱的佛祖扮演者正是日本人1978年拍第一部《西游记》时的“孙悟空”——

堺正章先生

当他夺下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耍弄起来时,BGM用的正是78版《西游记》的配乐,这种致敬的彩蛋让我印象深刻,由此也可以顺便说个热知识:

1978年,日本版《西游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这才有了83版杨洁导演的《西游记》……

当年为了让《西游记》的拍摄能取得最佳效果,富士电视台也动了大手笔——

全球取景

除中国、蒙古等周边国家外,剧组更远赴澳洲拍摄外景,在六天之间长途跋涉近两千公里,堪称一出现实版的“西游记”。

由于该剧经典神话题材的火爆和日本人特有的文化解读,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在内的地区和国家纷纷要求第一时间播出该剧,最后达成亚洲四地同步播放的共识,成为日剧史上的一大创举和播出奇迹。

由此也在剧版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电影版。

只是为了达到极致的视角效果,当年全体人员集体转移到了中国宁夏,在西夏王陵处取景。

电影版的故事直接取材于原著中的《平顶山》一节,金角和银角二位妖怪占据了一个国家,恰好师徒四人来到了这个《虎之国》,整个电影风格沿袭了剧版关于勇气的主题解读,只是场景和特效方面更加优良。

当然,见仁见智,这种类型的电影全程充满了“中二”气息,但“中二”未必就一定是个贬义词,它的人物设置和动作设计以及场景中出现的各类神奇道具和分不清朝代的造型,更接近鸟山明先生的《七龙珠》,总之正统者嗤之以鼻,创新者如获至宝。

对于《西游记》也是这样的态度,大概接受不了师徒的精神恋爱或是“眦毛炸鬼”的夸张,所以日版(准确地说是06版)《西游记》在国内传播度不高,仅限于极小众的日剧爱好者。

当年观看弹幕时也同样被忽然出现的几条不太和谐的字眼搞得有些倒胃口,像“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在侮辱经典……”之类的,更有甚者,还开始对主演搞人身攻击。

可能,并极有可能,人在受到内在某种禁锢而难以展望世界时,不会知道有些魔改的文化很受欢迎,更不会知道他们口中这种“侮辱”在海外,包括华语地区也很受好评。

因为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借用名著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开启新的解读和演绎,就像日版《西游记》里当师徒们走到西天大雷音寺时,伪佛祖斥责他们是妖怪,要唐三藏跟他们划清界限,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唐三藏第一次开始发飙:

“这些你所谓的妖怪说人话、干人事,一路上解救了很多人,而你和你们却永远高高在上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从不关心别人的死活,只一昧享受供奉,你们才是妖怪,不,你们是八嘎。”

所以不要忘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孙悟空”正是卡卡罗特。

追寻“龙珠”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就像这部《西游记》一样,取经的过程也是弥补友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后 记——

说了这么多,一直把剧版和电影版搀着说,其实也很好理解:

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首先需要的是“开放式”的眼光,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可往往念着念着,这话就成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我觉得这不是自信,是自大。

看一个地方的文化发达程度,首先看这个地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宽容度。至少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其中肯定要抛开历史因素去解析对方的优势和长处,然后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否则最后就会变成COPY,从电影到综艺。

大概我们也似乎习惯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然而《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可以看作“胡说八道”的文学,按当时的制度和环境解析,可以说它内涵了谁谁谁,也可以说它只是闲谈畅想,当然,心怀叵测的也可以直接给它定义成“反书”——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单纯以文化创作的角度看待,“逆向思维”才是文化创作的思想源泉,就像这两年国漫动画电影口碑一直都不错,它也在“戏说”甚至是“胡说”,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解读演绎神话典故。

就像今天介绍的这版《西游记》,当年看觉得好玩,后来才知道这一版当年居然在海外热播到需要拍电影版的程度,而我也是在看完电影版之后才追的剧。

一首《Around The World》也早就收录到我的歌单里。

这说明无论是唐三藏和孙悟空谈没谈恋爱,还是人物念白中不中二,其中必然有热播的道理。虽然有前瞻之士会痛心疾首:

“我们要抵制文化入侵,比如孙悟空怎么就变成了赛亚人了呢?”

这话一样拿“逆向思维”解读,也可以理解为:

“我们本来是可以不让别人“入侵”的。”

还是用日版《西游记》的开场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一段生硬华语的女声唱着歌,师徒四人的形象用中国西北皮影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是男声的经典开场:

“这是一个当龙还在天上飞翔的故事……”


更多

猜你喜欢

330
288
537
471
509
428
947
144
710
635
更多

相关热播

686
434
933
385
264
849
405
987
44
474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