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演而优则唱”的风,又吹回了内娱。

短短一年内,多位高流量艺人先后组织了个人演唱会,并带动了不小的讨论声量。

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新鲜事,许多人或许都还记得十几年前明星排队发专辑的盛况。如今开几场演唱会,也不算什么大动作。

但背后,内娱两个时代的生意经,照见的是不同的焦虑与思考。

不只是笔经济账

关于这些艺人演唱会的评论,大体上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觉得相关演唱会票价不低有“割韭菜”嫌疑。如罗云熙、檀健次、王鹤棣等演唱会票价和一线歌手基本持平,但他们在表演上能带来同等的体验吗?

还有白鹿发布首张音乐专辑后举办的新歌首唱会,也曾因为购买周边参与抽奖的获票方式,引发过类似的争议。

但另一种声音会认为,这是流量经济到当下,寻求全链路发展的正常商业行为。

近几年,寻求全链路的流量变现已经是行业常态。去年《长相思》《莲花楼》等剧集热播之后,都组织了主演演唱会,作为与粉丝见面的一种模式,延续了此前热剧开演唱会的模式;为热剧制作的衍生综艺,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热度。

这是IP运营持续探索的全链路开发,在更加成熟的市场加持下,逐渐打开了更多商业空间。

“流量艺人本身其实也是一种IP。所以讨论艺人开演唱会,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艺人本身是否具备音乐能力,也就回到了娱乐产业的基本命题——IP开发的新内容能否支撑起热度,对IP实现增量。”艺人经纪果果对搜狐娱乐表示。

第二,通过演唱会等方式来加强粉丝运营,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也存在艺人的客观需求。

“艺人运营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有效曝光实现艺人品牌的良性增长,二是消耗艺人品牌来获得经济收益。”果果表示,“说实话,如果靠办演唱会收割粉丝,那就只能做一锤子买卖;大部分这类行程的初衷,还是为了为艺人增加音乐方面的良性曝光。”

而这种曝光,目的或许在于填补过往以剧集为主的曝光途径,后者一段时间以来已经越来越乏力。

“今年整个偶像剧市场,正在进入滞胀之后的衰减期。”媒体人Lydia认为。

“而剧集播出效果差会带来持续掉粉,所以偶像类艺人现在最需要的曝光,不只是大众层面的流量扩容,而首先是基本盘的固粉。那就会有一个思路,在音乐、综艺等领域打开新的粉丝向曝光渠道。”

如Lydia指出的,如罗云熙、檀健次等艺人是有音乐能力的,这方面曝光会让粉丝想起最初喜欢艺人的初心,并形成具有多元能力的“优质”印象。

“不可否认,今年可绝对不算‘割韭菜’的好年景,却出现了这么多演唱会方面操作,那就肯定要看到经济账之外,艺人们这么选择的市场考量了,就是打开新曝光渠道的硬性需求。”

不算新花样

要理解这种运营的理想效果,其实内娱此前有足够的例子。

经纪人柱子认为:“所谓‘演而优则唱’和‘唱而优则演’其实是同一种思路,即对于具有流量的艺人来说,‘多栖’的职业规划拓宽的不只是收入渠道,更是曝光渠道,甚至如果某一个方向遭遇了职业滑铁卢,其他方向的成功还可以帮他回血。”

“什么叫‘多栖艺人’,就是和多栖动物一样,适应多种生存环境,才能活得更长久。”

而音乐与影视,是“多栖艺人”最常见的选择。

“为什么是音乐?首先无须讳言就是经济因素,至少在2010年代之前,音乐行业的盈利能力是很强的,专辑售卖和演唱会都是绝对的好生意。其次,演员参加晚会、商业活动,也需要表演节目,那唱歌就是必需的能力,必须开发出来。”

早在21世纪初,头部演员们几乎都有发力音乐的经历,不少人还有传唱度不错的代表作,比如周迅的《飘摇》、陈坤的《月半弯》,徐静蕾还是较早发布线上单曲的演员;85花中的刘亦菲还曾签约索尼唱片,在中日分别发布中文和日文专辑。

“在当时做音乐,是比演戏要赚钱的。”柱子表示。这得益于彼时整个音乐市场的火爆,以及彩铃市场给音乐行业带来的巨大营收红利。

但伴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整个线下音乐市场持续下滑,“影视歌”多方向发展的艺人越来越少。

到后来的偶像选秀时代,音乐市场的乏力,尤其是专辑限购之后站断了这条“收割粉丝”的途径,许多唱跳艺人反而不得不进入影视行业发展。“这其实留下了一个基础,就是目前的不少流量型演员,其实是有一定音乐能力的。”果果表示。

如果说上一轮“演而优则唱”的风气,是得益于音乐产业化发展和早期互联网的传播红利。

目前这轮“演而优则唱”的趋势,则是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寻求艺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流量基本盘的焕活。

柱子总结称:“当行业寻求‘演而优则唱’,往往是因为影视行业逐渐不能满足艺人的某方面需求。而音乐作为一种市场认知度高、消费能力也不差的相似同类项,会获得更多艺人的选择,其实如今艺人去做综艺、直播等内容,基本逻辑也是一样的。”

也必须指出,在音乐领域的发力到底带来的是“增长”还是“收益”,对艺人来说是具有风险的;而近期艺人们的选择或许意味着,这种风险正在变得可以接受。

后流量时代,需谨慎

“如果单纯从生意角度看,开演唱会对艺人来说,不算是好生意。”果果表示。

“这门生意的优势是,这两年整个演出市场比较红火,头部艺人不怕不好卖票;但劣势就是,想要做好一台‘独角戏’,对艺人及其团队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这方面能力,就要给专业演出公司分润不少利益,忙前忙后赚的钱,可能还不如轻轻松松录一档综艺赚得多。”

“小型见面会性质的不论,如果是市场行为的演唱会,口碑砸了真的不如不做。”

应该说对于艺人团队,通过音乐方向的良性曝光实现固粉,这套逻辑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会出现明显的负面舆情;如果因此路人缘进一步变差,反而会对其影响力乃至粉丝基本盘产生影响。

放在后流量时代的讨论环境下,这种风险其实是较高的。

“如果只是发一下单曲,只要控制好传播范围,自娱自乐一下不会有太多关注;但演唱会是不一样的,一场辐射上万人的演出,能短时间内制造不小的热度,而且其中会有一定比例的路人粉,他们的讨论方向其实是不可控的。”果果认为。

在Lydia看来,艺人举办演唱会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身份:“如今的话题场对明星群体来说不算友好,一些小的问题都会被放大和拔高讨论,缺乏内容支撑的流量艺人更是首当其冲。”

“今年偶像剧市场的遇冷,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流量逻辑的失灵,观众对流量运营开始脱敏,而只愿意为内容买单;在这种情况下,流量艺人的演唱会或许能得到粉丝的宽容,但在话题场上会遭遇更严苛的审视,因为观众对好内容的需求是一致的。”

虽然如此,流量价值依然在发挥威力。目前几场演唱会的售票情况并不差,客观上也给艺人团队提出了要求。

“在演唱会方面,艺人团队的共识应该是,如果要做一定要做好。”果果表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从艺人自身的准备,到演唱会的现场效果,都要保证至少让观众看到用心。”

不只是音乐领域,如今不少艺人都有类似扩大运营范围的发力,尝试表演之外的更多可能。而在后流量时代的背景下,这种尝试或许需要更多“用心”。

“哪怕内容上有瑕疵,打出态度牌也可以争取一定的时间。当然,观众终究是不会等你太久的。”Lydia表示。

更多

猜你喜欢

537
471
509
428
947
144
710
635
732
86
更多

相关热播

686
434
933
385
264
849
405
987
44
474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