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业令人日益忧心的当下,好莱坞不少老牌大导演没有顺势“退休”,而是依旧活跃在创作中。

雷德利·斯科特(87岁)的《角斗士2》正在全球热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94岁)的《二号陪审员》即将上线流媒体,斯皮尔伯格(78岁)可能正在筹备一部UFO题材新片……

《角斗士2》

但令人遗憾的是,受年龄、观念等影响,他们如今的创作水准还是不及曾经的巅峰时期。

其中,水准下滑最严重的,恐怕得数今年85岁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曾拍出《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窃听大阴谋》等诸多经典的科波拉,新片遭遇了口碑、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大都会》

若问科波拉在职业生涯中最费心血的电影,《大都会》必被考虑,它对科波拉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然而人生就是如此,越在乎、越努力,最后的结果,或许反而越“惨烈”、越扎心。

始于1984,预想中的“巨作”

影史上,被中译为“大都会”的电影不少,但科波拉的《大都会》与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德国名导弗里茨·朗1927年的表现主义杰作《大都会》。

科波拉并非翻拍弗里茨·朗,两部影片的英文片名亦有差别,1927年那部是《Metropolis》,科波拉这部是《Megalopolis》。

影片的制片、编剧、导演,均由科波拉本人担任,《大都会》算是一部完全的科波拉原创电影

早在1984年,科波拉便完成了《大都会》的剧本初稿。

但那时的剧本与如今的电影在设定及故事上,几乎完全不同,唯有一种超越叙事的超验野心,若隐若现地贯穿其中。

之后的二、三十年,科波拉停笔进行广泛的素材收集;再之后又开始改写剧本,改稿次数高达300多遍。

过程中,极具文学素养的科波拉,参考了不少文学及电影“巨擘”,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托马斯·曼、狄更斯、曹雪芹、伯格曼、库布里克、茂瑙等。

也的确能在《大都会》中窥见这些作者/导演的风格及影子。

比如片中引用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经典名句“生存还是毁灭……”;

伯格曼代表作《野草莓》(1957)里那段审判戏的抽象风格,被挪进了《大都会》中;

片中楼厦外墙上猿猴进化为人类的剪影,也不由令人想起茂瑙的恐怖杰作《诺斯费拉图》(1922)……

《大都会》&《诺斯费拉图》

如此精细打磨的剧本,却在前期筹备中频频遇冷。

即便导演是科波拉,好莱坞不少演员也不是很想接这部戏,片商们亦兴趣寡淡。

科波拉不得不卖掉自己的酒庄,同时通过修复自己的老片等手段筹钱,最终以1.2亿美元的巨额成本投拍此片。

可见《大都会》完全是科波拉的个人夙愿,在他的预想中,这会是一部震古烁今、总结人类文明的超级“巨作”

影片于2022年开机,2023年杀青。

演员集结亚当·德赖弗(《婚姻故事》)、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绝命毒师》中的“炸鸡叔”)、娜塔莉·伊曼纽尔(《权游》中的“弥桑黛”)、希亚·拉博夫(《变形金刚》)等。

这一阵容,对科波拉这种级别的导演而言,已经有点“降级”的味道,侧面证明本片的组局并不顺利。

热衷制造话题的戛纳“话事人”福茂,邀请本片进入了今年的戛纳主竞赛,但评审并未给奖;可以预见,明年的奥斯卡,《大都会》依旧不会有“姓名”。

在北美,因无片商接手,科波拉不得不再掏上千万美元进行发行,但截至目前,本片北美票房仅760万美元,全球票房也只有1370万。

雕琢40年,赌上巨资,半生心血,最终,无人在意,凄惨扑街,问题到底出在哪?

《大都会》主角,科波拉自己

《大都会》口碑全面溃败。

IMDb评分4.9,烂番茄新鲜度45%、爆米花指数35%,MTC专业评分55、观众评分4.8,国内评分4.9。

《好莱坞报道》认为影片视觉令人眼花缭乱,内容则沉闷而让人困惑;开出0分的《娱乐周刊》形容《大都会》是科波拉“最糟糕的成就”之一

戛纳影评人则“讽刺”《大都会》将两个小时的电影拍出了四个小时的效果。

这令人想起杨德昌在《一一》中的那句: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一种诡异的辩证味道。

《大都会》是一部极度抽象的电影,其灵感源自古罗马著作《喀提林阴谋》。

科波拉的本意,就是将本片制作成一部“罗马史诗”。

《喀提林阴谋》记录的,是古罗马的一个历史事件——约公元前108-62年,贵族喀提林企图自执政官西塞罗手中夺权,但最终失败。

科波拉将这件“古事”搬进了《大都会》的科幻设定中。

在一个叫“新罗马”的未来都市中,市长西塞罗(“炸鸡叔” 饰)主张按照现有章法逐步发展城市。

设计管理局局长、诺贝尔奖得主凯撒·喀提林(亚当·德赖弗 饰)则主张推倒旧城,重建大都会乌托邦。

简单讲,西塞罗是保守派,凯撒是改革派。

两人近乎水火不容,直到西塞罗的女儿朱莉娅爱上了凯撒,两人的关系才有了缓和的可能。

然而,凯撒的亲戚克罗地亚,决定在凯撒和西塞罗之间,利用民众的愤怒夺走城市掌控权。

总结就是,西塞罗和凯撒争,克罗地亚抓住空子也来争,并且成为片中被定性的反派。

三个争夺权力的人之外,《大都会》还设计了杀妻、情变、诬陷等诸多类型情节,而且几乎每个情节都有史参考。

比如凯撒被指控杀害妻子桑尼,参考的便是1980年代丹麦贵族克劳斯·冯·布洛利用胰岛素谋杀妻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在1990年被改编为电影《豪门孽债》,饰演冯·布洛的演员也因此获封奥斯卡影帝。

《豪门孽债》

这些情节,又引出了银行控制人克拉苏及其妻子哇·白金等人物。克拉苏所持有的财富,是大都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从角色名即可看出科波拉的表达野心。

凯撒、克拉苏都是“罗马前三巨头”(另一位是庞培),西塞罗则是古罗马执政官。

另外,凯撒的全名为何叫凯撒·喀提林?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凯撒和喀提林走得比较近,且和西塞罗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科波拉才将这两个历史人物合在同一人身上。

那么,这个“同一人”是谁?

其实就是科波拉自己。

亚当·德赖弗演绎的角色,映照的,就是科波拉本人。

不伦不类,每分钟都是煎熬

《大都会》是科波拉的“灵魂自传”,他想在其中表达什么,不难揣摩。

架构上,这是一部融合性强烈的电影。

“新罗马”是古罗马和现代纽约的融合。

抛开那些光怪陆离的科幻设计及光影,大都会的外部构造,基本参考了纽约的当代科技与文明。

可以看到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华尔街、曼哈顿大桥,以及哥谭式的美国暴乱街头、各类议题传单等。

大都会的内部构造和角色服饰等,则多参考油画般的古罗马风格。

比如古罗马议政厅、角斗场、神庙,以及罗马贵族所戴的月桂叶金王冠、男子托加长袍等。

在影片类型上,《大都会》并非严格的科幻片,而是融入了奇幻元素。最典型的,就是男主凯撒拥有时间暂停术。

凯撒发明了一种建筑材料,可隐形、变形、又坚硬又柔软的“巨龙”,大都会乌托邦的新建,便得依靠这种材料,他因此拿下诺贝尔奖。

但同时,他又可依靠心念让时间暂停。

“巨龙”可用物理解释,时间暂停,只能理解为科波拉本人对“自己和时间关系”的一种控制欲。

片中有两句关键台词。

一句是凯撒所说:我不会让时间统治我的思想;一句是朱莉娅所说:一个被过去困扰的未来之人

这两句话是同一个意思。

即科波拉认为,在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和强大的当代美国的双重洗礼和支持下,自己身为最抵达电影和文化圣殿的人之一,思想和灵魂是如此超前,时间对自己的束缚又是如此无耻。

自己本该是一个可以审视人类文明,并超脱时间之人

为支持这一自我判断,科波拉在《大都会》中将人类置于地球所有物种之首,再借凯撒·喀提林这个看似疯掉、实则掌握前沿科技及思想的第一人,将自己置于人类中心。

《大都会》票房和口碑双扑街,或许和科波拉本人的“过度膨胀”关系密切。

科波拉在这部电影中,形成了一种导演表达意识过剩、自我意识过剩的现象

他在其中肆意暂停时间、推举人类领袖,强行融合古罗马和纽约这两个根本不兼容的跨时空城市,最终让影片不伦不类,如同在宿醉、嗑药、梦魇中沉沦和呓语。

角色们经常会突然跳出正常的剧情,开始莫名其妙地引用名言或总结都会文明;

演员们也很难充分理解剧本,因此会突然做出一些手舞足蹈或抽搐动作,抽象到他们似乎被卡在了剧本表演和中场休息之间。

至于科波拉强行硬灌的精神/文明总结,随便摘抄两句,都令人煎熬——

把人类比作一棵老树,长着一根通向歧路的树枝,那就是“文明”;

时间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度过时间,寻找时间,失去时间,你不能欺骗和打败时间,你不能触摸、品尝、嗅闻时间……

这些台词,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中学时代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呢?

今年85岁的科波拉,送上这么一部风格杂糅、不伦不类、自我意识过剩的电影,实在难以让期待多年的影迷满意。

作者 | 县豪

更多

猜你喜欢

537
471
509
428
947
144
710
635
732
86
更多

相关热播

686
434
933
385
264
849
405
987
44
474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